六安瓜片雅韵是哪家(皖西灵草 六安瓜片)

更新时间:2025-02-04 11:43:50 所在栏目: 绿茶点击量:

皖西灵草 六安瓜片

茶里春秋话六安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明朝茶学家许次纡继陆羽《茶经》之后,所著中国又一部茶叶经典——《茶疏》开卷的第一段话。

六安是中国的新鲜茶区,产茶汗青久长,茶名更是远播宇内,唐时即被称为庐州六安茶。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 年﹚武夷茶罢贡之后,六安贡茶成为了继阳羡茶、建州茶、武夷茶后,中国古时宫廷的御用珍品贡茶。

茶以养心,发乎于声,则成其诗。在中国古时诸多精良的诗词中,向来不乏称赞茶叶的名句,此中点名惊叹六安茶神妙的更是茶诗佳品,读来使人神清气爽。明朝三位名士李东阳、萧显、李士实联手写了一首七律——《咏六安茶》:

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

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

陆羽旧经遗上乘,高阳醉客避清欢。

何日一酌中霖水?重试君谟小凤团。

六安茶备受文人书生的推许,随清风佳兴涌入诗坛,归纳了一场场文人与茶的动人佳话,更是让六安茶在悠悠茶香之中出现点点诗歌雅韵。

一杯瓜片香百年

六安产茶已久,庐州六安茶自唐代便小出名望,到了明清之际更是名满天下。六安瓜片作为六安茶中的极品,泉源却是众口纷纭,更为这种汗青名茶添上了一丝奥秘的颜色。

传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位评茶师,从收买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芽,作为新产物,取得告捷。消息不翼而飞,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逃,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后果成茶的色、香、味、形绝佳;于是四周茶农竞相学习,纷繁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籽,遂称“瓜片”。另一种说法是,在麻埠四周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1905年前后,祝家为媚谄于袁世凯,不吝工本,在齐头山后冲招聘当地有履历的茶农,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经心炒制,炭火烘焙,做法考究;所制新茶形质俱丽,日益博得品饮者的喜好,渐渐提高成为举国名茶。

明天黄花,官方传说真假难辨。但上述两种传说有三点是一律的,其一是六安瓜片问世于1905年前后;其二是六安瓜片的原始产地在金寨县麻埠齐头山四周;其三则是六安瓜片采制工艺是在大茶的基本上,吸取兰花茶、毛尖茶等制造武艺之精华,渐渐创制而成的。

六安瓜片创制告捷后,久负盛名的庐州六安茶以新的相貌展现于众人眼前,一连着中华汗青名茶的传奇。

1955年六安瓜片被评为举国十学名茶之一,1995年荣获“安徽省优质农产物”奖,并在2001年的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荣获“茶王”殊荣。2008年,六安瓜片取得国度质检总局“地域标志产物认证”,且被列入国度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时至2010年,六安瓜片更是走进上海世博会,成为世博十学名茶之一……荣誉的眼前,是六安瓜片唯一无二的精良品格和一代代六安茶人在传承与创新路途上的不懈积极。

唯一无二隽誉传

六安瓜片的采制武艺在我国一切茶类中是绝无仅有的,是以被列入国度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加以保护,传播后代。

六安瓜片开采时需比及“开面”,即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时,叶片生长基本成熟,内含物丰厚,成茶香气高。采摘归来回头的鲜叶,颠末摊凉再举行手工扳片,将每一枝芽叶的叶片与嫩芽、枝梗分开,分出老片和嫩片,然后举行炒制。而炒片时则分为生锅和熟锅,每次投鲜叶一至二两,生锅低温翻抖完毕,熟锅温度低炒拍成形。最初一道步骤是用碳火拉老火,炒后的湿坯茶颠末毛火、小火、混堆、拣剔,再拉老火至完全干枯。拉老火是六安瓜片成形、显霜、发香的紧张工序,人称“一绝”。拉老火接纳木炭举行明火快烘,由两人抬烘笼,2-3秒钟翻动一次,上下抬烘70-80次即成,其“火光冲天,热浪滔滔,抬上抬下,以火攻茶”,成为一道引人入胜的古迹。

好山好水好武艺,作育了唯一无二的六安瓜片茶。

鉴评茶叶的品格,虽有种种标准和要求,但总而言之,不外乎是以色、香、味、形四字权衡。六安瓜片由单片鲜叶制成,不含芽头和茶梗,表面直顺完备,如颗颗瓜子;其汤色明朗宝绿,叶底黄嫩匀亮,味道更是醇和鲜爽,若兰似蕙。

六安瓜片原产地为金寨县和裕安区,老实山瓜片茶区和外山瓜片茶区,内山瓜片产地有金寨县的响洪甸、鲜花岭、龚店,裕安区的黄涧河、双峰、龙门冲、独山和霍山县的诸佛庵等地。金寨县的齐头山地区是公认的六安瓜片传统中心产区,齐山云雾瓜片更是六安瓜片中的极品,带有天然兰花香,可遇而不成求,故而有诗云:“六安瓜片天下甲,野韵兰香齐山茶”。一些喝惯了六安瓜片的人再喝其他茶品,屡屡便会自但是然地生出“以前沧海难为水”的感受了。

眷注“徽茶”头条,复兴徽茶产业、弘扬徽茶文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