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奇趣录
名茶奇趣录
汪鹤年
在我国久长的茶叶消费史上,显现过很多历数百年而不衰的茶叶名品,如蒙顶茶、顾渚紫笋、霍山黄芽等等。除此,由于消息闭塞、着名度不高或存世时间较短等缘故,另有许很多多名品、奇品不曾惹起人们的广泛眷注,致使被埋没在汗青的尘沙之中。但是,拂去那些汗青的尘沙,展如今我们眼前的这些茶品,又曾闪射出何等刺眼的光晕。
历代名品茶拾遗
自陆羽《茶经》问世后,消费于各地的名品茶开头遭到人们更多的眷注。唐李肇《国史补》就注意到“习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这种汗青征象。从该书的纪录看,事先的名茶除剑南的蒙顶石花、湖州的顾渚紫笋、常州的义兴紫笋、寿州的霍山黄芽外,另有东川的神泉小团、峡州的碧涧明月、福州的方山露芽、夔州的香山、江陵的南木、湖南的衡山、岳州的灉湖含膏、婺州的东白、睦州的鸠坑、洪州的西山白露、蕲州的蕲门团黄等。此中消费于干湖(今岳阳南湖)的灉湖含膏,就是赫赫出名的贡茶,唐代诗僧齐己《谢灉湖茶》诗中便有“灉湖惟上贡,何以惠寻常”的吟咏。直至北宋时,灉湖含膏照旧当地名产,但产量却极度仅限。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就留下了详确的记叙:“灉湖诸山旧出茶,谓之灉湖茶。李肇所谓‘岳州灉湖之含膏’也。唐人极重之,见于篇什。今世人不甚莳植,惟白鹤僧园有千余本。土地颇类北苑,所出茶一岁不外一二十两,土人谓之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并。茶园地色亦相类,但土人不甚植尔。”只管其味极甘香,但当地人却不愿莳植,致使其产量日少,并渐至埋没无闻。
岳阳南湖
宋代的名茶更多,其遭到人们眷注的水平也更高。
消费于会稽(今绍兴)的日铸茶,便是宋代名噪一时的汗青名茶。因其产于绍兴县东南方五十里的会稽山日铸岭,故被人们习称为“日铸茶”,又有“日注茶”、“日铸雪芽”等别称。早在北宋欧阳修的《归田录》中,即有“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的记叙。《续茶经》引宋祝穆《方舆胜览》对其确切的产地及共同的日照条件另有过如此的先容:“会稽有日铸岭,岭下有寺,名资寿。其阳坡名油车,朝暮常有日,茶产其地,绝奇。”南宋高似孙《剡录》亦有载云:“会稽山茶,以日铸名天下。……茶生苍石之阳,碧涧穿注,兹乃水石之灵,岂茶哉!”该书中还泄漏,日铸茶的产量绝少,因此为应付上至朝廷,下至各级官府的苛索,只得打着“日铸”的招牌,遍取四周诸山的茶品以充数,致使于“剡茶居半”。因此,能有幸一尝珍品的文人雅士屡屡咏之于诗。如宋苏辙《宋城宰韩秉文惠日铸茶》诗云:“君家日铸山前住,冬后茶芽麦粒粗。磨转春雷飞白雪,瓯倾锡水散凝酥。”宋陆游《山居戏题》诗又咏道:“嫩白半瓯尝日铸,硬黄一卷学《兰亭》。”至于他们品味的是不是真品,就不得而知了。
绍兴日铸御茶湾
而与日铸茶比拟,消费于洪州(今江东北昌)的双井白芽,虽问世时间稍后,但其质量却远超日铸茶,被时人视为“草茶第一”。欧阳修《归田录》中就有如此一段纪录:“自景祐已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造尤精,囊以红纱,不外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一二两双井白芽竟要以十数斤常茶养之,其名贵可以想见。
南昌双井白芽
同为江西名茶的黄糵茶亦被时人称之为“绝品”。宋朱彧《萍洲可谈》中就说:“江西瑞州府黄孽茶(应为黄糵茶),号绝品,士医生颇以相饷。所产甚微,寺僧园户竞取他山茶,冒其名以眩功德者。黄鲁直家正在双井,其自言云云。”可见,此种黄糵茶是黄庭坚极为看重的茶品。
同时为黄庭坚所看重的另有产于宜昌黄牛峡的夷陵茶。据其《黔南道中行记》载,绍圣二年三月,黄庭坚与其长兄黄大临(字元明)、巫山尉辛紘尧夫同游黄牛峡时,就一同品味了这种不为当地士医生所重的夷陵茶:“初余在峡州问士医生夷陵茶,皆云粗涩不成饮。试问小吏,云:‘唯僧茶味善。’试令求之,得十饼,价甚平也。携至黄牛峡,置风炉清樾间,身候汤,手擩得味。既以享黄牛神,且酌元明、尧夫,云‘不减江南茶味也’。乃知夷陵士医生但以貌取之耳。”
夷陵茶园
明代,因虎丘茶曾名噪一时,故而一些爱茶的文人雅士每将本人看重的名茶与虎丘茶比拟。如周亮工《闽小记》所记“鼓山茶”就是福建地区足以与虎丘、龙井媲美的茶品:“鼓山半岩茶,色香风味当为闽中第一,不让虎丘、龙井也。雨前者每两仅十钱,其价廉甚。……一云国朝每岁纳贡,至杨文敏当国,始奏罢之。然迩来官取,其扰甚于纳贡矣。”因品格精良,鼓山茶不休是明代的贡茶,后虽罢贡,但仍难逃场合官府的魔爪。
福州鼓山
福建省泉州市北郊清源山所产的清源山茶,泉州南安县英山所产的英山茶,亦是闽地足以与天池、虎丘相仲伯的茶品。明代陈懋仁《泉南杂志》:“清源山茶,青葱芳馨,超轶天池之上。南安县英山茶,精者可亚虎丘,惜所产不若清源之多也。闽地气暖,桃李冬花,故茶较吴中差早。”
明陈继儒对产于本人故乡华亭县(今上海松江)的佘山茶也情有独钟,以为可比肩虎丘茶。《续茶经》引《松江府志》有云:“佘山在府城北,旧有佘姓者修道于此,故名。山产茶与笋,并美,有兰花香味。故陈眉公云:‘余乡佘山茶与虎丘相伯仲。’”
产于浙西的昌化茶也是明代名茶之一。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昌化茶,大叶如桃枝柳梗,乃极香。余过逆旅,偶得手摩其焙甑,三日龙麝气不休。”文中,作者不无夸大地声称:他仅仅是用手摸了下焙茶所用的焙甑,那伴随本人的香味竟三日不散。
清代,为文人所重的名品茶也有不少,如广东化州的琉璃茶、广东惠州的罗浮茶、福建武夷的不知春茶、江苏南京的钟山云雾茶,就是深得一些文人雅士器重的名茶。
清吴震方《岭南杂记》所记广东化州的琉璃茶听说与岕茶香味相似,因产量很小,更显宝贵:“化州有琉璃茶,出琉璃庵。其产不多,香味与峒岕相似。僧人奉客,不及一两。”同书中所记广东惠州博罗县境内罗浮山所产的罗浮茶亦是稀出名品,其香味乃至比庙岕更佳:“罗浮有茶,产于山顶石上,剥之如蒙山之石茶,其香倍于庙岕,不成多得。”
清姚衡《寒秀草堂条记》中所载“不知春茶”更是武夷岩茶中的绝品:“柯易堂曾为崇安令,言茶之至美,名为不知春,在武夷天佑岩下,仅一树。每岁广东瀛商预以金定此树,自春前至四月,皆有人守之,惟寺僧偶乞得一、二两,以饷富家大贾,求檀施。大抵与粟米相类,色香俱绝,非他茶所能方驾。”
武夷岩茶
产于江苏南京紫金山的云雾茶,因采于云雾昏黄时而得名,也因此而产量绝少。民初徐珂《清稗类钞》“云雾茶”条就说:“钟山之巅产茶,恒在云雾中,其境为人迹所罕至。山有白云寺,春日采茶,僧必于云雾昏黄时摘之,则叶于盏内自分三层,氤氲起云雾之状。若日出雾散时采之,则否,故所获甚少。”
奇光异彩的茶中奇品
除了上述这些汗青名茶,一些稀有的奇茶也曾以其共同的奇趣,吸引了不少猎奇者。汗青上,关于它们的故事、传说,真可说是光怪陆离,奇光异彩。
唐代墨客李白就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神仙掌茶序》一文中,记叙了一种出自玉泉山的神仙掌茶的奇趣:“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岩穴屡屡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换。此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永生也。’其水边到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幽香滑熟,异于他者,以是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堆叠,其状如手,号为‘神仙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从李白的记叙可知,神仙掌茶之以是可谓奇品,起首是得益于其共同的生长情况:既有清溪流注,更有乳水润泽,并且终年与素有寿星之誉的白蝙蝠相伴,故而能幽香滑熟,异于常品。
玉泉山的神仙掌茶
在生长情况上,相反具有得天独厚上风的,另有安徽省徽州府歙县所产抹山茶和广东肇庆白云山所产的白云茶:
——清张潮《昭代丛书》在《岕茶汇抄》小引中说,这种生于石缝之间的抹山茶,因有天然之趣,自比常茶更胜一筹:“吾乡三天子都有抹山茶,茶生石间,非人力所能培植。味淡香清,足称仙品。采之甚难,不成多得。”
——清吴陈琰《旷园杂志》“阿颠”条中也纪录了一种长在绝壁上的异茶——白云茶:“端州白云山其顶有湖,湖与山相吞郁,故出云独奇,山故莳茶在绝壁,岁不外得一石许,价可至百金。”
若从茶的生长外形来看,广西杨贵妃的故乡广西容县的竹茶和皖东瑯琊山的云桑茶是比力另类的品种:
——明代陈耀文《天中记》引前人《茶经》云:“容州黄家洞有竹茶,华如嫩竹,土人作饮,甚甘美。”
——明陈继儒《条记》:“云桑茶,瑯琊山出,茶类桑叶而小,山僧焙而藏之,其味甚清。”
要论茶的味道,太和山(即武当山)的骞林茶和武夷山的三味茶可谓独树一帜:
——明人王象晋在《群芳谱》中缕述天下名茶时就曾对武当山骞林茶赞不停口:“太和山骞林茶,初泡极酸涩,至三四泡,幽香特异,人以为茶宝。”
——清陆廷灿《续茶经》引明末清初王草堂《草堂杂录》则对武夷山三味茶喜爱有加:“武夷山有三味茶,苦酸甜也,别是一种,饮之味果屡变,相传能解醒消胀。然采制甚少,售者亦稀。”
武夷岩茶
从茶的气味看,产于武夷山的臭叶香茶可谓奇品。清陆廷灿《续茶经》引《随见录》:“武夷五曲白文公书院内有茶一株,叶有臭虫气,及焙制出时,香逾他树,名曰臭叶香茶。”
若从茶的采摘看,浙江雁荡山的猴茶则可称得上是“另类采茶能手”亲力亲为的妙品。清咸丰时高继珩《蝶阶外史》“猴茶”条记叙的人与猴和谐共处,互利互惠的趣事,就耐人寻味:“盖三冬大雪后,猴无所食,各山寺僧以小袋盛米赠之。春后,猴采人迹不到处之茶,藏原袋还僧。”听说,这种猴茶“以泉水烹之,味清而腴”。晚清时期与谭嗣同交往颇密的宋燕生就品饮过此茶。
假如说抹山茶仅以生于石缝而独具幽香冷韵,臭叶香茶以采制前后气味殊异而饶有奇趣的话;那么,广西容县的竹茶,武夷山的三味茶、巴东的真香茗,则或以形取胜,或以味见长,或以成效而有目共睹,至于太和山消费的骞林茶,则可称得上是愈品愈佳的茶中绝品了。
雁荡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