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种的普洱都是假冒伪劣吗?终于有威望人士出头解答了
今天的文章开头前,先报告各位一个好消息:2019最初一个法定节沐日以前已往了,下一个法定沐日是——2020年元旦
/ 嗯,开心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
好了言归正传,今天小懂要和各位聊聊种种标准中对普洱茶的界说。
迩来小懂收到一位茶友的发问:普洱茶国标要求“大叶种”才是普洱茶,但云南很多产区都有中小叶种普洱茶,比如那卡、曼松、倚邦等着名产区。这不是分歧吗?
为此,小懂特意去考据了现行标准,标准共分为四级:国度标准、行业标准、场合标准以及企业标准。
这个成绩不触及到某一企业,以是我们就列出前三个标准以及综合标准中关于普洱茶的界说:
/ 国度标准 GB/T 22111-2008 /
/ 行业标准 NY/T 779-2004 /
/ 场合标准 DB53/T 102-2003 /
/ 综合标准 19118-19121-2006 /
在现行的标准中,关于普洱茶的界说都没有中小叶种,但市面上却是确的确实有中小叶种茶树制出的普洱。这是怎样回事呢?
网上有一个说法以为:云南普洱茶仅有大叶种,中小叶种做的茶饼基本不叫普洱茶,以为所谓的大、中、小叶种只是茶商们用来遮掩假冒伪劣产物的一个幌子。
在业内的确有这种情况存在,但外表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按国度标准来说,中小叶种并不在普洱茶的界说之内,但有些中小叶种确的确实被制成了普洱。
/ 云南小叶种 /
云南业界都供认易武茶是云南最优质的的普洱茶之一,此中的紧张缘故是主产地的易武、象明等州里大叶种茶园中混有中小叶品种。
大叶茶与中小叶茶的混制有利于提高香气和鲜爽度,以是有条件的产地倡导轻重叶茶“拼制”。
换句话说,普洱茶不一定非用大叶茶不成。这冲破了中小叶茶不克不及制普洱茶的成规,无疑是个创新。
别的,代表普洱茶界标杆的古六大茶山:攸乐、莽枝、革登、倚邦、蛮砖、易武有着千年以上的种茶汗青。此中革登和倚邦茶树便以中小叶种为主。
而就中小叶种而言,最好的山头当属倚邦,由于这里出了一个赫赫出名的小叶种普洱茶——曼松。
早在清朝,它就被皇室所看中,定为贡茶,以产小叶种为主的曼松茶在当时 便成为了六大茶山中位置最尊,价格最高的茶。
/ 曼松贡茶 /
从广义上说,大中小叶种制成的普洱茶,用的都是相反的制造工艺,只不外茶树品种不同。
小懂扣问了云南省茶叶流畅协会常务副会长方可教师,他如此表明:
古六大茶山在汗青上是以大叶种为主的,即使是易武茶区,固然也有中小叶种,但她仍旧是大叶种占主流,中小叶种占比1%不到。
汗青上,易武茶区也是大中小叶种混生,茶农采茶时也是混采的,基本不去区分大中小叶种。以是,2008年在订定国度标定时,只突出了大叶种,而没有将中小叶种写进国标。
/ 云南大叶种茶树 /
另有另一个表明是:云南地区内的小叶种茶多为大叶种变异而来,与大叶种茶生物学归属上同属于普洱茶种。
为什么国标要突出大叶种呢?小懂讨教了别的一位业内人士,他的增补表明很有真理:由于外省大叶种很少,出于场合保护政策(或凸显场合特征)的必要,突出云南的大叶种,就顺理成章了。
别的,方可教师还发起,不必太过纠结普洱茶的叶种或品种,知晓茶叶的产地、工艺即可。
很多茶友对大中小叶种的区分满脸问号,这一会大一会小的,这叶子的轻重毕竟要以什么样的标准权衡呢?
茶叶叶种分为特大叶种、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而叶种是由叶面的面积决定的:
叶面积(cm2)=叶长(cm)×叶宽(cm)×0.7(系数)
特大叶种茶树——叶面积≥60c㎡;
大叶种茶树——叶面积≥40~60c㎡;
中叶种茶树——叶面积≥20~40c㎡;
小叶种茶树——叶面积≤20c㎡。
/ 轻重叶种的茶叶轻重差别分明 /
这里必要注意,在丈量茶树叶面积的轻重时,这几个成绩一定要注意!
1、必需选择典范情况下的叶片举行丈量。
同一种茶树在不同的生养情况下,叶片的轻重也会有所不同,情况和肥水条件好的,叶片大而瘦弱,反之,小而瘦薄。
2、必需选择成熟叶片举行丈量。
茶树叶片的生长必要一个历程,处于生长时的叶片轻重,不克不及代表茶树的种性,必需选择定型后的成熟叶片举行丈量。
3、多点取样,多次反复丈量,求取均匀值。
由于叶片所处的部位不同,同一株茶树的叶片,位于树体边沿、中央、上部、下部的叶片轻重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株茶树同一枝条上的叶片,也会由于着生地点不同而面积轻重不同。
因此,丈量时,一定要做到多点取样,多次反复丈量。求取均匀值,以均匀值为终极结论。
4、必需拔取真叶举行丈量。
茶树的叶片,分为鳞片、鱼叶、真叶三种。鳞片状如鱼鳞,是茶树枝条上最早长出的保护性叶,寿命短,寥落快。
鱼叶较鳞片大,比真叶小,是茶树新梢上抽出的第一片叶子。真叶是继鱼叶今后长出的叶片,人们通常所说的茶树叶片就是真叶。
鳞片和鱼叶不是典范叶,不克不及代表茶树的种性。应选择真叶举行丈量。
参考材料:
《云南省农业封建院茶叶研讨所.云南西双版纳古茶树的地域分布、多样性及其使用.中国农学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