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故事多:云南普洱一芽一叶有妙味,安化黑茶金花点点如丛林
文/胡美丽
天凉了,喝杯茶暖身;天热了,喝杯茶解暑;心乱了,喝杯茶凝思;身累了,喝杯茶舒缓。
喝杯茶,看叶伸展、观茶沉浮、感茶汤厘革、品茶之味道。
这人世谁知我?唯一杯清茶伴随。
杯中琥珀
拾多少月光,牵几缕清风,让诗意入茶,让画意入心。
偶尔喝到一款普洱生茶,茶香清多少,入口生津,回甘历久,但这些并不敷以让我对它“一品钟情”,真正吸引我的照旧它的名字——“人在草木间”。
“茶”字拆开便是人在草木间,是人与大天然亲密干系透过新鲜汉字的直观体现,天然漾着诗意。我们与茶的干系绵延了数千年,有笔墨记叙的最早可上溯至秦汉时期的《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上心悦志”。
普洱生茶
这里的神农即炎帝,神州民族的人文初祖,相传他牛首人身,遍尝百草,创始了农耕文明及中医学文明,不知对否是他在尝百草的历程中,偶然间尝到了这天地间的妙物——“茶”,饮之神清气爽,且“上心悦志”,遂代代相传,数千年生生不息。
一粒火种,创始一个年代。一片茶叶,幽香了一个民族,也俗气了我们数千年的汗青。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这是范仲淹所写下的《斗茶歌》。斗茶是以团茶为基本,待要饮用之时,取团茶磨末,调制成膏,尔后“点茶”。
北宋《清异录》中记叙:
“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顷刻即就幻灭”
人在草木间
宋代文人雅士亦喜斗茶,主要“斗色斗浮”,色是指茶汤的颜色,而浮是指茶沫咬盏的时间。想着宋人斗茶时,小小杯中“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对否令民意驰向往?
只可惜,那点茶、分茶、斗茶之特技,今时早以前失传统,只能遐想当年茶之风姿,及宫中、官方,茶文明之盛。
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
"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罢了抽芽于前汉。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
这采茶、制茶、售茶、烹茶、藏茶、饮茶,其来有自,汗青上的典故多不堪数。好比东坡出名的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普洱熟茶
若与这“香茶”之名相对应,茶又有“苦口师”之别称。这香与苦,润与涩但是全在人的唇齿之间。有的茶入口涩,却回香历久;有些茶香气冷艳,却暂时易逝;有些茶,初品平平庸淡,却禁得起回味。茶也如人寻常,五花八门,各有味道,有些茶只是惊鸿一瞥,有些茶却可以成为我们杯中常客,不时展叶舒颜。
人与茶的相遇,就好像人与玉的相遇,必要缘分,必要一见钟情。满室茶香中你未必会一下选出最合你口缘的茶,但一个充溢诗意的名字,一款俗气的包装,约莫会牵住你的脚步,让你走近、流连,直至让茶、水、器亲密交往,让茶香绽放,互相结缘。
我是因诗意,而对这款名为“人在草木间”的云南普洱茶,生出几分好感。不由得要细细体味人在草木间,与那一芽一叶的缘分。
千两茶柱
而我对安化黑茶的喜好,是源于千两茶撬开的茶柱上星星点点的金花,尔后是被它“杯中琥珀,盏底清泉”的汤色吸引。
黑茶味道丰厚。天尖香气足,汤香亮堂,且冷后香气不减,冷香执着。千两、百两屡屡带着山野的气味和味道,不管是粗枝粗叶,照旧相对细嫩的质料,在传统工艺的加持下,放在屋子里,时间久了,满室生香。最奇妙的莫过于茯砖,掀开一片茯砖,便好像掀开一片小天地,这里金花点点,它们既是茶叶内再生的丛林,又是丛林里修行的小神仙。
黑茶“金花”
看着这些茶内“黄金”,不由令人感受,生命是何等的奇妙,树上的鲜叶经采摘、完毕、初揉、渥堆、复揉、烘焙等系列工艺后,看似丢失了生命,却能在相宜条件下,茶砖内再孕生命,生起一个个、一丛丛的天然“小蘑菇”,且有诸多益天奏效。这菌与茶在遇水后,还将再变幻一番奇遇,令人唇齿生香,回味悠长。
自古禅茶一味,宋时虽有“斗茶”之风,但更多时分茶代表着清心、静思,也意味着心的修行、性情的修炼。茶之味,轻有轻的曼妙,浓有浓的醇厚,温润如良人,不羁如剑客。这饮亦可豪放可风雅,可多品行鉴,亦可一人举杯邀明月。最爱便是这千般茶味道,有茶相伴,便好像人在草木间,坐拥这会呼吸、会生长的草木精灵,品饮大天然的造物味道,怎不是人世好光阴?
文/胡美丽,推辞转载
接待爱茶的你,留言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