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茶香:“向来佳茗似佳丽”
记者 夏琳 陈友望 郑成航
“柴米油盐酱醋茶,驶过运河送天下。”谷雨时节,4月22日,第6届杭州市全民饮茶日暨万品行茶大会将在新鲜的运河滨杭州刀剪剑博物馆举行。这是一次茶文明与运河文明的完善团结。
杭州市茶文明研讨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来坚巨先容说,本届活动比拟以往,亮点颇多。第一,在主会场刀剪剑博物馆设有100个茶席,来自社会各界包含学校、寺庙、茶企,另有来自5个不同国度的他国友人都到场了茶艺扮演和茶文明推行活动。第二,这是一次“天地大联动”的饮茶活动,全民饮茶日当天,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班机上,也会有茶文明的干系推行活动。同时,在杭州的机场大厅、市民中央、西湖文明广场、火车站、地铁站沿线都将设置茶文明体验点。第三,这是杭州主城区与区县市的一次互动活动,好比淳安、桐庐等地都有茶文明体验活动,可谓节目纷呈。第四,本次活动也取得了中国茶叶协会的大力支持,经过协会将向举国60多个主要都市倡导在谷雨日饮茶的活动,普及中华茶文明。
“一连6届的饮茶日活动关于杭州来说意义严重”,来坚巨报告记者。全民饮茶日是2012年3月杭州市人大第十一届39次聚会会议经过的节日,是第一个经过人大立法的场合性茶文明节日,在举国创始先河。2005年,颠末举国10家国字号茶叶机构察看一律经过授予杭州为“中国茶都”的荣誉称呼,经过一系列饮茶日活动,更能扩展“杭为茶都”的影响力。原团结国副秘书长贝楠以前说过:茶使人类肢体更康健,使都市生存更优美。因此,作为茶都,杭州必要有如此普及康健、封建饮茶的活动。从客岁开头,杭州市茶文明研讨会还推出了茶文明“四进”活动,即茶文明走进“社区、学校、布局、企业”,以期真正能做到全民饮茶。
杭为茶都:一叶龙井满城香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产茶汗青久长、饮茶习俗深沉,“名茶之冠”西湖龙井茶以单纯天然的颜色、源远流长的汗青与西湖景色一同,让人无穷向往。
“西湖水,虎跑泉,龙井茶”,隽誉扬天下。可以说,杭州成果了茶,茶也彰显着杭州。中国茶叶学会总部设在杭州,中国农业封建院茶叶研讨所设在杭州,中华举国供互助总社杭州茶叶研讨院是出名的茶叶科研机构,浙江大学茶学系从事茶学高等研讨教导50多年,这里另有举国着名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总部位于杭州的中国国际茶文明研讨会,也不休努力于茶文明的国际交换。因此,杭州博得“中国茶都”称呼,确是实至名归。
在杭州,几乎天天都有与茶有关的雅集、交换活动,以茶会友、以茶怡情成为杭州生存的平常。就在前一段时间,中国国际茶文明研讨会还构造了一次浙江省茶文明交换察看团远赴日本静冈县察看活动,深化察看茶工场佐藤园的运作运转形式。月初,浙江省保藏行业协会专门举行茶文明雅集,庆祝浙江省保藏行业协会茶文明专委会的挂牌建立,会长张建家说,“茶是中国的第一饮料,龙井茶天下出名。在保藏行业中建立茶文明专委会,旨在将中国传统字画等艺术和茶文明接洽起来,从而传承中国的茶文明,也为杭州茶文明的宣扬尽一分力气。”
宋徽宗《文会图》(局部)
龙井茶史:御题“十八棵御茶”
古时茶树莳植和茶叶消费与佛教亲密干系。开始,茶多作为僧人或道人修行时奋发精力的饮料,因此,茶树莳植、茶叶加工和品饮最初显如今寺院。在唐代,杭州市内的天竺、灵隐和临安一带有茶树莳植;别的,始建于唐朝天宝元年的余杭径山禅寺,开寺僧法钦“尝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
至宋时,杭州的茶叶消费范围进一步扩展提高,西湖茶区及近郊的余杭、桐庐等地已有大范围的茶树莳植和茶叶消费。事先的茶以团饼茶为主,而产于下天竺的“香林茶”散茶也渐渐崛起。这种不经碾压、坚持芽叶原貌的散茶就是龙井茶的先声。
明代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册之陆羽《谱泉》
中国国际茶文明研讨会副秘书长朱家骥,研讨茶和茶文明数十年,曾撰写了《中国茶都——杭州》《杭州茶史》《西湖龙井茶》等多部专著,他对杭州龙井茶有着特别的认知和情感。他说,“龙井茶”的名字最早显现于元人虞集的《游龙井》诗:“倘佯龙井上,云气起晴雨……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朱家骥说,到清朝,西湖龙井已被列为贡品。龙井茶炒制成扁形也始于此时。乾隆天子六次南巡,四度分开西湖茶区,观看茶农采茶,写下六首龙井茶诗,乃至还切身在胡公庙前的“重堆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上下下树”采茶,被子孙称为“十八棵御茶”,并成为杭州的一处胜景。龙井茶也被赋予了共同的人文精力:“啜之淡然,仿佛无味。饮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乎此颊之间。此无味之味,致使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成多得”,其名声已在茶界独占鳌头。
清代陈鸿寿对联“喜延明月常开户,独试新炉自煮茶”
龙井产地:“茶自峰生味更圆”
“泉从石出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朱家骥说,好茶一定出自好山好水,龙井茶的消费有着共同的天然天赋,土壤、光照、气温、云雾雨水等等,天造地设,孕育出这独树一帜的名茶。
清代正宗龙井茶被称为“本山”,即狮子峰。到了清末,本山龙井茶的产区比明代扩展了很多,但产量仍然很少,每年消费的上乘茶统共不外千余斤,即使加上粗叶红叶,年产量也仅有5000余斤。这时分,龙井的产地以前从狮子峰扩展到西湖周边。
民国时期,龙井茶的名望越来越大,1921年,应商家哀求,龙井茶以“狮”、“龙”、“云”、“虎”四字号为商标注册。“狮”字号特指狮子峰一地方产茶叶,向来被誉为龙井茶之最,为“狮”字商标。狮峰龙井茶,绿中透黄,呈嫩黄绿色,俗称糙米黄,香气狷介历久,味道甘鲜醇和。“龙”字号龙井茶,产于龙井村、翁家山、杨梅岭、赤山埠、理安寺一带。天然品格可与“狮”字号龙井相媲美,惟在采摘、炒制武艺上稍逊。“云”字号龙井茶,产于云林、法云弄、天竺、云栖、梅家坞等地,香味不及狮峰、龙井,但干活考究,表面扁平挺秀,色泽翠绿,味鲜爽口。“虎”字号龙井茶,产于虎跑、四眼井、白塔岭、三台山一带,因茶园坡度较低,天然品格略次,但芽叶瘦弱,芽峰体现。
新中国建立今后,四大字号改分为狮、龙、云、虎、梅五大类。此中的“梅”为梅家坞,是从原本的“云”字产地中单独分立出来的。五个产地,都属于西湖区西湖乡,周围群山围绕、溪泉纵横,天造地设的情况孕育了西湖龙井,可谓:“香色味形皆茶道,尽成文明;狮龙云虎处梅家,各有风情”。
梅家坞
龙井茶幽香淡远,与品种最为干系。朱家骥说,中国现有茶树近千种,而“龙井43号”现为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品种,含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物质,极度合适制造龙井茶,具有表面片平平滑挺秀、色泽嫩绿、香郁历久、汤色明澈、口感甘醇等特征。固然,经心莳植、采摘、炒制,也是成果“绿茶皇后”千百年历久不衰的紧张一环。
杭州茶室:“一杯春露暂留客”
在杭州,品茶蔚为大观,茶室林立,或古雅或古代,轻重茶室上千家,有人乃至说,杭州就是一座为茶而设的都市。以茶会友、以茶怡情,成为市民和游客咀嚼杭州的一种休闲办法。
湖畔居:不但是策划,还担负着茶文明转达的职责
在杭州的多所茶室中,湖畔居不休是群众心目中比力“个高上”的一所。的确,“连岗三面,在水一方”的湖畔居不仅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情况,更在举国茶室界拥有很高的位置,业内有“北有老舍,南有湖畔”之称。G20峰会时期,湖畔居成为央视的一个直播间,在讯息频道里单独先容,并在客岁中秋节的讯息联播头条中播出了回访节目。
但是,湖畔居总司理楼明说,颠末比年来的转型,湖畔居以前成为一家十分接地气的茶室。“只必要180元,就可以在五个小时中享用三道茶、四款水果、六款茶点、三道点心”。在消耗群体上,来茶室品茗的人渐渐由中老年人转为年轻人,“由于这是一种康健的饮品”。
云云“个高上”的茶室,其茶品和茶点的质量天然不在话下。在湖畔居,不仅可以品味到虎跑泉水冲泡、出名中外的西湖狮峰龙井茶,还可以品味到举国各地名茶,以及经心制造的茶点、茶食。此中最具特征的就是湖畔居的藕粉,富有西湖特征,现在以前成为品牌,销往外地茶室。
湖畔居的特征不仅在于饮食,更在其文明。楼明说:“简便的用饭品茗不叫生存,生存是必要有品格的。”中国茶本身就有广泛的文明外表,湖畔居与字画艺术搭配甚为奇妙。很多艺术家会在湖畔居品茶时兴之所至,茶室就会准备好笔墨纸砚,供其挥洒。在湖畔居曲院风荷分店,还建立了湖畔影社,与拍照团结,为拍照团体提供交换平台。别的,湖畔居照旧举行雅集、茶会、学术讲座、社会公益活动的好场合,很多专家学者在此先容茶的汗青、茶的品鉴。“茶室不但是为了策划,还担负着茶文明转达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说,湖畔居就是不同条理文明交换的一个平台。
湖畔居外景
青藤茶室:茶是一种真实可感的生存美学
除了湖畔居,西湖边另有一座广为人知的茶室——青藤茶室。从1996年开头,青藤茶室就开头在西湖边生根抽芽,颠末21年的激扬和沉淀,青藤茶室有元华店和美丽天地两家店。青藤茶室的总司理毛晓宇说:“我们都是杭州当地人,渴望不休伴随着西湖。”
除了办事新老主顾外,青藤茶室还常常举行茶会、讲座、培训,普及茶文明知识,教学不同茶叶的基本泡法。毛晓宇说:“茶是一种生存美学,这不是虚言,而是实践可感的体验。好比沏茶之前要注水温杯,如此可以准确控制沏茶的水温,不至于让水的热量被杯子带走,减弱茶香。再好的茶,假如冲泡不得其法,咀嚼也会大大逊色。”
沏茶云云,策划茶室亦然。青藤一直秉持着茶室的风雅,好比借居于钢筋水泥之间的青藤元华店,青藤茶室请计划师计划了共同的布局,用长廊、墙壁等元素将整片空间布局成多个院落的以为;围廊阻遏的支解与设置,加之枯山川、小竹林的风雅思,给人以曲径通幽、山穷水尽之感。为了加强主顾对茶之本味的了解,毛晓宇还曾实验过把靠窗的地区设置成“清茶区”,即只品茶,不提供食品。青藤在据守美感的同时,也展开了多种的策划项目,好比茶叶、茶器的展览与贩卖,满意主顾的多方面需求。
青藤茶室内景
(编纂/制造 郑成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