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叶白毫,荡万年野韵
|本文由【郑莲英茶文明】原创
|首发于群众号:郑莲英茶文明
有一叶嫩芽,
分发着上古年代蛮野的气味,
述说着太姥山上蓝姑的传说,
伫立在福鼎管阳的茶园里,
宁静地望着这凡间的哗闹,
无言无语地等候,
悄无声气地生长,
只为在早春时被采摘,
制成一叶白茶,煮出甘醇茶汤。
爱茶的人,不得不爱这盏茶——白毫银针,白茶中的最为名贵的珍品。
爱它野性的气味,爱它淳厚的口感,爱它原始的神韵;
爱它温润如玉的茶汤,爱它淳厚无华的甘醇;
更爱它悠远的情怀、动人的故事,如它的回味:源远流长。
那是一个关于初心和据守的故事!
守山——“好山产好茶”
在闽东福鼎,管阳均匀海拔600米的茶园里,白毫银针的质料福鼎明白茶在这里静静生长。
在管阳山川的保卫下,这里的茶树能消费出内质更为丰厚的白茶。
- 山头云雾旋绕,阳光以散射的办法照射在茶树上,增长茶树的氮代谢,给氨基酸、咖啡碱等芬芳物质的构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 高海拔的情形变小了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又提高了氨基酸的含量,为茶汤的鲜爽甘醇提供了物质基本。
- 在终年气温较低的巅峰之上,昼夜温差较大,相宜的温度提升了茶树中酶的活性,使茶叶中的物质转化和积累取得提升,提高了茶的品格。
由于山上天气不安定,茶叶很容易受伤。管阳茶外表相对单薄,每年消费的银针数目都偏少。即使云云,管阳的茶农也坚持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仅有如此才干成果天然、康健、高代价的白茶极品。
管阳保存着完备的原始生态情况,丛林的掩盖率在70%以上,设立国度级保护林,不允许产业、砍伐等等毁坏生态情况的举动。
“好山产好茶”,管阳的制茶人保卫着管阳的山,只为了早春那一叶茁壮的白茶新芽!
守水——“好水产好茶”
管阳素有“梦里水乡”之称。拥有到达国度一级标准的水源,是福鼎市的水源保护地。境内水流域较多,拥有管阳溪、西阳溪、金钗溪及唐阳至三门里溪等4条大溪流长70多公里,境内三分之一的水流入南溪水库,给福鼎市内提供饮用水。
多年来,管阳的人们为了保护水源,完成“河畅、水清、岸绿、宁静、生态”的目标,经过对现有堤防生态化变革、新建防洪堤、护岸、节点建立、生态标示体系计划等办法,举行生态水利和生态景观办法建立,展现项目区内深沉的文明沉淀,并团结项目区镇区方案、水功效区划,积极保卫着管阳的水。
“好水产好茶”,管阳的制茶人保卫着管阳的水,只为了早春那一叶鲜嫩的白茶新芽!
守工艺——“好工艺产好茶”
素有“茶王”之称的白毫银针,制法工序固然简便,要准确把握却实属不易。特别是要制成极品的白毫银针,比其他茶类都更为困难!
光是采摘就好坏常过细,要求极度严厉。在业界更是有“十不采”的苛刻要求:
1、雨天不采
2、露水未乾不采
3、细瘦芽不采
4、紫色芽头不采
5、风伤芽不采
6、报答损伤芽不采
7、虫伤芽不采
8、开心芽不采
9、空心芽不采
10、病态芽不采
只采瘦弱的单芽头,假如采回一芽一、二叶的新梢,则只摘取芽心,俗称之为抽针。将鲜针摊于水筛上,置于透风场合,晾至含水率20-30%时,移至烈日下晒干。好天也可先晒后风干。毛茶经拣剔好为精茶,复火后趁热装箱。
制造历程中,不炒不揉,只分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此中主要是萎疝和晾干,使茶芽天然缓慢的厘革。
固然制造工艺不是最繁复的,但是对工艺的要求却是最严厉的。由于要求严厉,白毫银针的产量希罕,尤为宝贵,历代为皇家贡品。
“好工艺产好茶”,管阳的制茶人保卫着制白茶的传统工艺,只为了制成那一叶茶中的王者!
品:白毫银针——管阳茶农据守的古韵
- 上古年代,人们运用天然晾青这种新鲜的制草药的办法将茶叶晾干入药,是最初的制白茶工艺。
- 4000多年前,人们将收罗的幼嫩茶叶晒干保藏起来,就像如今制造白茶一样。
- 3000多年前,周朝人接纳了“晒干或阴干”这种与制造古代白茶相相似的办法对茶叶举行简便加工,制成古白茶。
- 1796年,福建制茶人用菜茶种茶树的壮芽为质料,创制白毫银针;
- 1912年,福鼎市与松政县两县市年产白毫银针各1000余担;
- 1982年,白毫银针被商业部评为举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列第二位;
- 1990年,在河南信阳召开的举国第二、三次名茶评比会上,白毫银针又两评为举国名茶;
- 1992,白毫银针被评为福建省名茶,名列第一。
“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天然,尤为心爱”
——田艺蘅《煮泉小品》
太姥山中出白茶,一杯在手远浮华。
愿君自此内心润,日日都开幸福花。
掠面旭风笑靥开,味同甘露润灵台。
名山有约茶缘在,一往情深等你来。
闻一闻,上古年代蛮野的气味;
听一听,太姥山上蓝姑的传说;
品一品,管阳茶农据守的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