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名安吉白茶(大观茶论·白茶)

大观茶论·白茶





一、先说《大观茶论》

  一位国君写作一部茶论,这在我国茶文明史上,乃是破拓荒第一遭,既是未有,也复绝后。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在位26年间,先后有过6个年号(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此中建中靖国和重和都仅有一年即换了新年号),他从18岁登位,到大观元年(1107)25岁写作《茶论》(这是它的原名),由于写于大观年间,后亦因称《大观茶论》,全文2800余字。

  北宋较有影响的茶书,在《大观茶论》之前曾有陶谷的《苑茗录》(970),望文生义是从茶和茶事的种种称呼动身加以纪录,分列18条,各有条目,不相一连。丁谓的《北苑茶录》(999年),名声很大,但是已佚。福建仙游人蔡襄的《茶录》(1094-1053),也分18条,是较早论及建茶的笔墨。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1064年前后)和黄儒的《品茶要录》(1075年前后),两者自始至终都是讲的“建茶”。在《大观茶论》之后,则有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1121-1125),再经其子熊克于1158年作了增补,这时已入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熊氏父子均曾在北苑摄茶政,对北苑贡茶的情况了解得十分具体。

  我们综览这一时期的茶书,由于宋太宗赵光义下诏推重龙团凤饼,因此这些茶书都以“建茶”为主体,即产于福建建州(汗青上曾有建安、建瓯、建宁等郡县名,均与这一地区有关)的茶叶。陆羽的《茶经·八之出》中曾提到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等地,不外也说诸州“未详”云云。这是由于陆羽本人没有到过建州一带,其次是事先建州茶叶的名望与产量都不高,因此在《茶经》及自后的一百七八十年中,没有人提及过建茶。要到五代十国时后蜀的毛文锡在他的《茶谱》(935年前后)中才说到“建州方山之露芽及紫笋”。到了北宋,朝廷大力推重修茶,并要求上贡,并且这时它的产量也到达相当的数目。自但是然宋人的茶书必需把建茶的消费作为他们纪录、研讨的主要目标。这是宋朝的茶书不同于前代茶书的缘由,也是宋代茶书区别于前代的特点。

  各位晓得赵佶是个昏聩的天子,他在朝廷中曾重用过蔡京、童贯等贪官奸臣,让他们权倾一时,弄得朝政糜烂,民怨沸腾,最初落得个国破家亡。不外徽宗其人在字画艺术方面却有超群的天赋,勤劳的业绩,卓绝的成果,可谓我国古时最宏大的艺术家之一。他写作《茶论》正在青年时期,也是他切身执政的早前。他自以为事先是“国内晏然,垂拱密勿”,“世既累洽,人恬物熙”。他说:“天下之士,励志明净,竞为空闲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乱世之清尚也。”可以看出,嗜茶之风,在事先已蔚为习尚,而茗饮之好也是徽宗本人的雅尚之一,是他在政余、画余、书余的嗜好之一,茶饮的“冲淡闲洁,韵高致静”,也是他写字作画,凝思构思,搦管挥毫中不成或缺的伙伴与薰染,因此他使用暇日,研讨精微所得之妙,而写为此书。(引语均见《茶论》自序)

  青年年代的赵佶,他作为国君,身居幽宫,过着奢华靡费、歌舞升平的生存。但是他对茶确有一番潜心研讨,我们读他的《茶论·自序》与全文,决不是寻常的广泛而谈,却可以扑克出他熟悉中的一点亮色。

《茶论》将其内容分为20目,分散论及地利、地利、采择、加工、辨别、品类、器用、水质、点茶、咀嚼、藏焙等诸多方面。《茶论》的前半局部,从地域、地利说到水质、点茶,仿佛都是寻常的茶学知识或实际,但是从后半局部来扑克,他的叙述照旧从建茶(如北苑、壑源之茶)动身的。在它之前及自后的宋代茶书,作为建茶的系列论丛,正可以起到互相增补,协同阐发的作用,而成为人们研讨宋茶的基本与依据。在《茶论》中显现唐代茶书中未见的很多新名词、新术语,如蒸压、击拂、白合、乌蒂、茶膏、静面点、一发点、粥面、茶面、外焙、内焙、正焙、浅焙之类,假如我们要深化研讨宋茶或事先贡茶的制造工序与武艺,对这类术语还非作进一步的研讨不成。

  二、次说白茶

  在唐代的茶书中,没有提到过白茶。陆羽《茶经·七之事》中,引《永嘉图经》曰:“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这是山名,山上对否长白茶,如今则不成知。实践上宋代书中说的白茶出于宋建茶。宋名书法家蔡襄撰写的《茶录》,分为茶论与器论两局部。茶论的首条专论茶色,他说:“茶色贵白,而饼条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视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末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详明。故建安人斗试,以青白胜黄白。”这里所说的“茶色”,从上下文看,当指茶色,而非指汤色。他最初的结论是建安人斗茶时,以青白胜黄白。在器论中,他又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杯微厚,燃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这里的“茶色白”,在我看来既指茶色,也指汤色。装在黑盏中,好坏比力光显,以是斗茶中用黑盏不必青白盏。

  蔡襄(1012-1067)写《茶录》在11世纪中期(1049-1053),此前他曾任福州路转运使。在他去世前两年,即1065年,他还写过一篇散文叫《茶记》,这篇文章专记建安一家王姓的茶农种白茶的故事,全文不敷200字,引录如下:

  王家白茶闻于天下,其人名大诏,白茶唯一株,岁可作五七饼,如五铢钱大。方其盛时,高视茶山,莫敢与之角。一饼值钱一千,非其亲故,不成得也。终为园家以计枯其株。予过建安,大诏垂涕为余言其事。本年枯辄生一枝,形成一饼,小于五铢钱。大诏越四千里,特携以来京筛见余,喜发颜面,予之好茶固深矣。而大诏不远千里之役,其勤云云,意谓非予莫之省也。不幸哉!乙已初月朔日书。

  文章说到王家的白茶树在事先当地是唯一无二的,产量也不高,制成的制品茶时价却很高。因此被人算计,使得这株茶树变繁茂了。可见事先茶农中的竞争也是剧烈的,乃至使用不成告人的不法伎俩。到了乙已年(1065)这株白茶树终于复生了一棵桠枝,采摘焙制,形成一饼。王大诏掉臂路远迢迢四千里赶赴都城,将其送给在京的蔡襄品味,这真可谓是千里送白茶,礼轻心意重了。可见主客两人对白茶的看重真爱了。

  到了赵佶时,他在《茶论》中专列一条以记白茶:

  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尔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外四五家,生者不外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罢了。芽茶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从这一节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白茶与平凡的茶树不一样,它的枝条长得很繁茂,叶色光芒。它是“偶尔生出,非人力所可致”,以是数目希罕,芽茶不多,制造不易,在建茶之中,它是无与伦比。厥后熊蕃在《宣和北苑贡茶录》中也说:“至大观初,今上亲制茶论二十篇,以白茶者与常茶不同,偶尔出,非人力所致。于是白茶遂为第一。既以制之已细茶,及试新胯贡新胯,自三色细第出,而瑞云翔龙顾为下矣。……盖茶之妙,至胜雪极矣,故合为首冠,然犹在白茶之次者,以白茶上之所好也。”故书中还纪录政和二年(1112)焙造白茶纳贡之事。

  宋代的白茶固然出名,但是它毕竟是什么容貌,何种咀嚼,今世人已无从目击亲尝。但是如今福建的白茶却是可以亲见亲尝的。如今福建的白茶品牌中叫银针白毫、叫白芽茶。它们叶色浓绿,富光晕,嫩叶绿色,或黄绿略带紫红,叶面披满白色茸毛。宋代的白茶颠末蒸焙而成,古代的白茶颠末萎凋、炒焙两道工序,不加揉捻,属于稍微发酵茶,它的香味醇和,汤色浅黄澄明。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我们安吉也开头有白茶上市,九十年代以来,在省表里评比中反复获奖,名声鹊起,这是茶界的一大喜信。安吉的白茶与福建的白茶,有相反的场合,也有不同的场合。相反之处:这两种茶都是珍稀名贵的品种,原本的数目都很少,并且繁育比力困难。茶叶的口感甘醇,茶香馥郁,茶色光芒油润,汤色明澈亮堂。它们的不同之处:福建白茶嫩叶为绿色或黄绿,叶面多白色茸毛,制造后果为稍微发酵茶;而安吉白茶嫩叶呈白色,以一芽二叶期为盛白期,其主脉绿色,春茶终期渐渐转为浅绿色,夏秋茶为绿色,成茶色泽或翠绿或金黄,冲泡后叶肉玉白,叶脉翠绿,汤色明澈。它的制造工艺与福建白茶的制法不同,它要颠末低温杀表青、摊凉散热、初炒复炒、焙烘干枯等步骤,制品芽锋完备,外形雅观,养分代价甚高,富含人体所需的13种氨基酸,含量高于平凡绿茶2-3倍。看来两种白茶,从“白”的外形来分,福建白茶白在茸毛,安吉白茶白在叶色,这是实质的区分。

  由于古代植物繁育武艺的提高,不外20年光阴,如今大江南北,北起山东,南到广东的很多产茶区都在大力繁育安吉的白茶品种,产量年年上升,售价也节节攀升。在如今各地都在推行、繁育白茶的情势下,白茶莳植的竞争趋向势必越来越剧烈。要树立、打响安吉白茶的牌子,从基本上去说,主要的照旧在安稳、提升白茶的色、香、味、形及无公害残留等5个方面的品格上下光阴,力图上乘,此乃安身之本。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江苏溧阳白茶一号价格(溧阳白茶第一锅拍出18.8万元)
下一篇:返回列表